
名校“掐架”引爆网络热点
高考招生正在进行中,家长和考生在为如何填报志愿着急上火,一场发生在北大、清华两所名校之间的“掐架”大战却不期而至,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北大、清华招生“掐架”事件的“引爆点”发生在6月28日上午,北大四川招生组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这两天,微信、微博上关于招生大战的讨论极多,某校输红眼之后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
该微博还表示,“我们承诺并倡议:1、真诚为考生服务,不撒谎不抹黑;2、尊重考生本人的选择,不通过学校、家长施加压力,不用弟弟绑架哥哥、女友绑架男友;3、遵守规矩,公平对待每一位考生,也抵制漫天要价者。”且该微博被设为置顶。
随后,北大四川招生组与清华四川招生组拉开“招生大战”,互指对方不正当抢生源。一个说“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北大的考生挨个打电话,称对方欺骗考生;一个则随即回应称对方拿钱诱惑考生。


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微博截图
随着事态发展,围观网友越来越多,当事两校也先后对此进行了回应,目前双方都已删掉互相攻击的微博。北大方面表示,坚决反对个别招生人员在招生中的不文明行为,希望此类事件不再出现,望每个孩子都能进入适合自己的大学。清华则回应称,已重申招生相关纪律,要求有关人员删除微博,希望各招生组继续做好咨询工作,充分了解考生意向,服务好考生和家长。
6月25日,在广州执信中学的高分考生采访中,记者就亲眼目睹了清华、北大两大名校争抢一名理科高分考生的激烈场面。
清华北大招生老师争相与高考全省理科前十的叶彤商谈录取问题,一度将她逼到墙角。
和往年的记者发布会不同,这次发布会现场,除了家长和老师之外,在全省理科前十名的考生叶彤的左右出现了两名神秘“大将”,神情严肃,整个发布会期间一言不发,始终站立在考生背后。事后记者才知,这两名“大将”便是北大和清华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发布会一结束,两人就冲上前准备把考生“拉扯”走。“清华哥”先放话:“人是我带来发布会的,结束了就应该跟我走。”
原来,成绩一出来,清华招生工作人员已经抢先一步,将考生和家长邀请到一个秘密的地方进行商谈,后来因为要召开发布会才带着考生出来接受采访,没想半路杀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北大哥”可能早预料到被人捷足先登,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于是得知发布会考生将要出现,便再召集了一名同事一起前来占场,“我们只是想找她单独谈谈有何不可?”
广州执信中学,清华北大招生老师站在一旁等候正在接受采访的高分考生。
专家:预录取、重金许诺等招生方式属违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若存在重金许诺、超越政策等行为,则两所高校这种招生方式涉嫌违规。
“这种事情其实多年前就有,两个学校各地招生组在出成绩那一刻,就争先按照分数高低对考生进行逐一登记、拜访。”熊丙奇说,以往的这种现象,多为明争暗斗,不在台面上进行。
熊丙奇指出,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教育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颁布了26条招生禁令,其中一条就是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承诺预录取,或者跟新生承诺高额奖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
而对于这两个顶尖学府的做法,熊丙奇指出,最大的弊端还是整个高考制度。
“现在只有高考一个统一的方式,因此分数不仅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学关注的焦点,录取人数实际上就是按照分数来排的,所以这就导致名校招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直到今年彻底爆发”,他说。
熊丙奇强调,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如今我们的自主招生制度很不完善,好的学校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在操作上学校受到限制较多,这也导致名校只能用这种抢生源的方式来获得高分学生,“所以高考以及录取制度还得继续推进改革才行。”
【揭秘】
“高分考生争夺战”的背后
“中国网事”记者梳理近年来的媒体报道发现,每到高招报志愿,不仅仅学生和家长绞尽脑汁想着上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最好,一些高校之间也为了获得分数更高的生源而“挤破了头”,专车接送、许以“重奖”、甚至安排招生组老师挨个“盯”考生,直到填报志愿提交的那一刻。
现象1:同梯次学校间上演“高分考生争夺战”
一名曾经参加过某著名高校招生组招生工作的教师表示,对于综合实力与录取分数线“旗鼓相当”的高校而言,由于报考学生的整体分数段比较重合,而高招录取标准几乎只看分数高低一项,因此各个学校都会卯足了劲争取更多高分考生。
“学校录取分数线高低是社会对高校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不光清华北大在争取全省前100名的考生,像复旦、浙大等高校也想要排名靠前的学生,甚至会为了一名成绩拔尖的考生而来回‘拔河’,几乎年年出现考生在决定报考A校后反悔改成B校的情况,因此,不到填报志愿那一刻,学校的‘考生争夺战’也不会结束。”这名教师透露说。
现象2:“提前摸底”确保“打胜仗”
据《齐鲁晚报》报道称,今年高考成绩还没公布,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国内名校的招生组老师就已经抵达青岛几所优质高中,甚至直接进驻高分考生家里,提前打响“生源大战”。
据《重庆晚报》报道称,今年重庆高考分数还未对外公布时,重庆高考文科状元刘楠枫就接到了北大招生组负责人的喜报。随即,还在成都游玩的刘楠枫被北大招生组专车接回了重庆。
东部某省一名重点中学的校长透露说,近年来,清华、北大等高校招生组会在高考结束后不久就提前到学校摸底,根据学生估分和学校反馈提前“锁定”招生目标,甚至挨个入户做工作。“很多工作都在高考前完成了,提前接触到考生,就能在高考出分后多争取一些报考的希望嘛。”这位校长说。
现象3:不断加码的“诱惑”
据媒体报道,不少名牌高校在招生过程中,还会许诺一些高分考生一旦报考该院校,将得到一定数额的奖学金。而一些考生家长在这样的情况面前,也会借机“两头跑”,以孩子的分数为筹码,争取学校为录取自己的孩子开出更高的“价格”。“今年打算让孩子挑好专业,我们再去挨个找学校谈,反正是双向选择,哪里给的条件好就去哪所学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分考生家长说。
【链接】
高校“抢生”也是蛮拼的……
专车接送、争抢状元
在今年高招季,通过部分媒体报道,公众也看到了一些清华、北大争夺状元的手法。
据重庆晚报报道,重庆今年高考文科状元刘楠枫在高考查分系统尚未开启前,就接到北京大学重庆招生人员的“报喜”电话。
当时接到电话的刘楠枫还在成都游玩,本可以坐动车回重庆。但为表达诚意,北大方面执意派专车去成都接刘楠枫,导致刘回重庆的时间,被多耽搁了4个多小时。
不仅仅是专车接送,据羊城晚报报道,在广州执信中学,为“争抢”该校全省高考理科前十的学生叶彤,北京大学的两名招生人员与清华大学的招生人员还理论起来。
报道称,双方一直争执到楼梯处,最终,北大招生人员与叶彤面谈了15分钟,而在面谈结束后,清华招生人员才如愿领走叶彤。
签订预录取协议
据媒体报道,2011年,复旦大学方面在网上发表声明称,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复旦取消了之前与其签订的预录取协议,并“怂恿”考生修改志愿。
有人认为是上海交通大学在背后“挖”复旦的“墙脚”,对此,上海交大也连发微博回应称,该校招生工程是“阳光工程”,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该校所签协议。此事也是当年的一场招生“口水战”。
招录状元人数“打架”
2010年,北大公布录取高考状元数后,清华也公布了状元数,但两校在招录状元数据上存在“打架”。
北大透露,全国各省市文理科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收入囊中。
也就是说,清华最多录取剩下的不到两成状元,但清华当时提供给媒体的数据是,当年全国九成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的文科第一名报考清华。
针对公众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时任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孟芊又透露了关于当年清华录取的各省文理实考分、投档分第一名的初步统计数据。
孟芊当时表示,这是清华近年第一次公布录取状元具体数据,也希望是最后一次这样公布。2011年,清华就承诺不对外公布状元数。
【观点】
“生源大战”何时休?
近些年,炒作“高考状元”的事情频频发生。尽管有人大代表和主管部门屡屡呼吁“停止以任何形式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不过现实却几乎没什么改变。
天津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说,高考发榜以后,就是个别高校“掐尖收割”的时候。高校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竞争理应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当下混乱的“高校生源战”,已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应该及时加以制止。
今年2月份,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张宝义表示,应该进一步加强督导监督力度,确保政策落实。
有专家进一步指出,衡量一个大学的好坏,主要看师资和教学水准、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不应拿生源质量作为指标。名校之间有竞争是好事,关键要看争什么。如果能够在推进招生公平、探索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革除高校弊端、推进高教改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上展开竞赛,而不是暴发户比阔斗富般炫耀揽来多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