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是
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
物理系教授王亚愚
化学系教授李景虹
医学院教授祁海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时松海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颉伟
作为目前国内社会资金资助
基础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旨在支持新基石研究员们
在科学认知边界最前沿追求真理
推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突破
带来飞跃的原始创新
段路明
段路明,清华大学姚期智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
研究概要:量子比特的数目对量子计算机的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段路明将通过高维离子阵列的稳定囚禁、独特的量子逻辑门设计、寻址方法、抗噪方案,探索规模化的离子量子计算的路径。
王亚愚
王亚愚,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研究概要: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的微观机理是长期悬而未决的核心物理问题之一。王亚愚将采用多种原子尺度的实验手段,探测铜氧化物的微观电子结构,并从掺杂莫特绝缘体的角度揭示高温超导之谜。
李景虹
李景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
研究概要:针对高灵敏、高通量生物单分子分析的挑战,李景虹将研究单碱基分辨核酸检测新方法,为核酸单碱基变异的基础研究、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奠定化学测量学基础。
祁海
祁海,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院长。
研究概要:免疫细胞如何产生抗体、获得高质量、持久性免疫记忆?祁海将研究记忆性B细胞产生、维持和激活机制,深入探究其原创发现的B细胞记忆调控的细胞及分子机理,为长效广谱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时松海
时松海,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研究概要:大脑尤其是新皮层是高等动物高级认知功能的结构基础。时松海将建立高等实验动物模型,运用多层次、跨物种系统深入研究正常和病理情况下哺乳动物大脑的发育组装和功能运行机制,启发新型脑疾病诊疗技术和类脑系统的研发。
颉伟
颉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研究概要:精卵结合后生命时钟如何精准启动?颉伟将解析生命基因程序第一次启动的分子机器,探索逆转细胞生命时钟的可能,为衰老和疾病机制的理解及干预提供新途径。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腾讯公司将在10年内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重在“选人不选项目”,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期待他们提出重要科学问题、开拓学科前沿、推动原创突破。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严格遵循“科学家主导”的原则,设立科学委员会作为人才遴选方面的决策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担任科学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