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认识的工业园里的土老板都数了一遍,绝大部分是初二文化,十六岁就出去打工了。有一个读过中专,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了。聚餐吃席时,他都坐堂屋。我就和家里的老头老太研究了一下。难道真的是成绩差才能当老板?

现在六七十岁的人,当年也有很多很多读大学了。毕业进了一个超级好的大单位,然后按部就班,现在一股脑儿退休了,唯一的收获就是,一套城乡结合部的小二居。如果是北上广还行,如果是石家庄成都,三十年芳龄的小二居,意思不大了。
与此同时,当年更多的人是不可能上大学的。城里娃还有分配工作,很多人到了四五十就下港回家了。农村娃没有什么分配,只能去珠三角和长三脚,拧螺丝,拎灰桶。这批农村人出了很多很多老板。

原因也很简单。珠三角的厂很多是外贸厂,根本不搞内销。而九十年代后,内部消费突飞猛进,缺货。如果你是8090后,你回忆一下小时候是不是买不到什么好东西?这些人就是抓住机会,回内地经商办厂。说白了,就是把原来出口的东西,搞成内销了。
我们的装修水平基本是和国际接轨的。但是,你小时候八九十年代,大家基本没有什么装修。原因很简单,装修材料开始内销了。销售员和生产者就是当年那批打工人。这批人很多很多成为了大老板。
答案是,当年成绩好的娃有工作,不想去当老板。
小结,大学生要有个意识,打工是没有多少花头的,还是要想办法搞点其他的。